{"content":"
2024年2月19日,当太阳黄经到达330°时,进入雨水节气。“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七绝·雨水》描绘了雨水时节天空将要下起及时的春雨,使得山川风景更加宽广清丽,田间地头萌动出无限生机的美好景象。雨润万物生
\r\n
\r\n甲骨文用上三下三共六个点的排列来表示雨,后来又在雨点上加一横,那一横既表示云层,也与“天一生水”呼应。立春之后的节气之所以以雨水命名,一则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春天开始属木,木是由水催生,而水则源于雨
\r\n
\r\n二则表明冬去春来,东风解冻,分散为淅沥的雨水;三则表达了人们对雨水滋润春生作物的美好期许。雨水节气的到来,日照持续增强、冰雪逐渐消融,东北风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夜间大量集聚,凝结成了春雨,悄无声息地降临,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r\n
\r\n近30年气象大数据表明,雨水节气第一次下雨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概率超过2/3,“数说”了雨水这个节气名称的科学性。
\r\n 
\r\n\r\n
\"\"
\r\n\r\n

\r\n春耕正当时
\r\n
\r\n“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风有信、花有期,与和风春雨相伴,水獭下河捕鱼、大雁成群结队飞回北方,草木开始抽出嫩芽。
\r\n
\r\n菖蒲一草当先,《吕氏春秋》曰:“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成为人们判断春耕之候应,故有“菖始生,于是耕”之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细雨中的杏花,白中透粉,粉中透紫,宛如一位淡妆的佳人妩媚动人。
\r\n
\r\n成片盛开的杏林,引人注目,摄人心魄,成为指导人们适时启耕的花信,铸就了“望杏敦耕”和“望杏瞻蒲”的美妙成语。有雨庄稼好
\r\n
\r\n雨水,是春之甘霖,可润新芽、能生万物。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时节,黄河流域的冬小麦将从南至北逐渐返青,淮河以南地区小麦则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华南地区双季早稻育秧、播种,此时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
\r\n
\r\n而长江及以北地区的平均降水量在1至10毫米之间,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谚语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
\r\n
\r\n黄河流域的田地以呈粉尘颗粒状的黄土为主,干燥时容易聚集板结,雨后则变得松散、易碎,是进行耕田犁地、中耕松土的良好契机。
\r\n
\r\n因此,降雨既有利于破除板结、贮存水分,保护土壤墒情,又能缓解春季旱情,让农作物茁壮成长。爆谷卜收成
\r\n
\r\n在长江流域,旧时有“爆谷”的风俗,元代娄元礼《田家五行》中便有记载:“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
\r\n
\r\n人们在雨水交节日把糯稻谷放在热的铁锅里炒到爆开,根据爆米花的多少来占卜全年雨水是否丰沛和水稻的收成好坏。
\r\n
\r\n这一习俗,又称占稻色。“自早禾至晚稻皆爆一握”,早稻和晚稻都可据此进行占卜,如果卜得全年雨水丰沛,就选种需要水量较大的水稻品种,如果缺雨,就选用耐旱的稻种。
\r\n
\r\n“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从自然草木,到农圃作物,再到人类本身,都在雨水时节展现出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龙年吉象,以斑斓的色彩在中华大地铺展。
\r\n
\r\n徜徉在充满希望的田野,驻足在人情温暖的送雨水、拉保保瞬间,一丝丝绵绵春雨,滋润着大地和心田,不仅描绘着春和景明的自然之景,也预兆着事遂人愿、国泰民安的美好年景。
\r\n 
\r\n","newid":"53511","publishTime":"2024-02-19 16:41","source":"中国气象报社","thumbnail":"https://image.weatherol.com/news/202402/thumbnail_20240219044153361.jpg","title":"春泽大地润万物","typ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