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到处都是车
\r\n
\r\n到处都是人
\r\n
\r\n8月23日至24日
\r\n
\r\n“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
\r\n
\r\n——寻访最美气象台站”
\r\n
\r\n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
\r\n
\r\n走进吉林省长白山
\r\n
\r\n便被这儿的人气惊到了
\r\n
\r\n\"\"\r\n
\r\n长白山天池游客 
\r\n
\r\n从山西远赴而来的游客王女士激动地说:
\r\n
\r\n‘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特地趁这个暑期带儿子来感受诗中的远方。
\r\n
\r\n天池
\r\n
\r\n毫无疑问是王女士的目的地
\r\n
\r\n也是大多数游客的首选目标
\r\n
\r\n但天池素有“十次九不见”的神秘称号
\r\n
\r\n看天池可能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r\n 
\r\n\r\n
\"\"\r\n长白山天池 图/矫祥肇
\r\n\r\n

\r\n天池
\r\n
\r\n位于长白山主峰山顶
\r\n
\r\n而主峰天气复杂多变
\r\n
\r\n年平均出现8级以上大风日数
\r\n
\r\n年平均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日
\r\n
\r\n均为269天
\r\n
\r\n积雪日数长达258天
\r\n
\r\n最深达3米以上
\r\n
\r\n因此
\r\n
\r\n登上长白山而没有看到天池
\r\n
\r\n一点也不奇怪
\r\n
\r\n而每一个来到长白山的游客
\r\n
\r\n都渴望看见天池
\r\n
\r\n如今
\r\n
\r\n这种幸运似乎可以提前捕捉了
\r\n\r\n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 图/邢建民
\r\n\r\n

\r\n“预计23日夜间到24日白天:多云转阵雨,气温6℃~13℃,西南风5级~6级。”
\r\n
\r\n王女士8月23日15时就从“智游长白山”微信公众号中的“旅游天气”模块得知了第二天天池的天气情况,这趟期待已久的旅行极大概率能成行。
\r\n\r\n
\"\"\r\n“智游长白山”微信公众号中的“旅游天气”模块
\r\n\r\n

\r\n“智游长白山”微信公众号,背后有着长白山全域旅游智慧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数据支撑,而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数据已经全部纳入该平台,同时数据还融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微信官方媒体,扩大了气象信息覆盖面。
\r\n
\r\n“除了游客手机端能收到气象信息外,山脚下还有气象部门联合景区管理部门共建的气象信息服务站,那里会提示天气情况,游客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上山。”长白山北景区主峰管理部经理郑华刚说:
\r\n
\r\n气象一直是我们景区管理的‘军师’,当大风达到8级以上或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时,景区将会关闭,以便于更好地保护游客和景区设施安全。
\r\n
\r\n\"\"
\r\n\r\n
报道组采访长白山北景区主峰管理部经理郑华刚 图/彭莹辉
\r\n\r\n

\r\n此外,长白山气象局还在景区精细化预报和特色旅游服务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让每一道美景都能想见就见、说见就见:
\r\n
\r\n成立“旅游及决策气象服务专家建议库”;
\r\n
\r\n开展节假日、旅游景点及交通干线等天气预报;
\r\n
\r\n加强旅游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建立景区预警信息通报机制;
\r\n
\r\n进行云海、天池融冰、高山花卉、佛光等景观观测和实况播报,着手天池融冰期、云海概率及天池可见概率预报方法研究。
\r\n 
\r\n\r\n
\"\"\r\n报道组采访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站长矫祥肇 图/邢建民
\r\n\r\n

\r\n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站长矫祥肇指出:
\r\n
\r\n气象服务除了常规监测预报外,也有了新的延展变化:我们从原先只做业务技术开始转向面向大众普及知识、提供气象服务,越来越多气象监测人员站在了镜头面前。
\r\n
\r\n“十一”黄金周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展主峰天气直播服务,微博日访问量突破11万人次,抖音直播点赞超过3万次,互动留言上万条,其中单条抖音视频浏览量突破百万。
\r\n 
\r\n\r\n
\"\"\r\n长白山气象服务视频 
\r\n\r\n

\r\n在气象守护之下
\r\n
\r\n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上榜
\r\n
\r\n“2023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
\r\n
\r\n旅游安全
\r\n
\r\n固然是景区管理的第一要务
\r\n
\r\n但另一条“生命线”——
\r\n
\r\n生态保护也断然不可忽略
\r\n
\r\n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亚洲东部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少有的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
\r\n
\r\n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木材总量约7.1亿立方米,生态系统年固碳约0.21亿吨,每年减少水土流失0.28亿立方米,水资源承载能力每年约183亿吨。
\r\n
\r\n\"\"
\r\n\r\n
长白山天池 图/矫祥肇
\r\n\r\n

\r\n火
\r\n
\r\n毋庸置疑
\r\n
\r\n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
\r\n
\r\n但目前
\r\n
\r\n长白山取得了连续62年
\r\n
\r\n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r\n
\r\n这背后很大程度依赖于气象保护
\r\n
\r\n长白山气象局联合当地应急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r\n
\r\n在长白山森林防火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用移动式火箭装置和烟炉装置高效环保地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减轻森林防火压力。
\r\n
\r\n如今,5套景观烟炉,4套4公里高智能化火箭发射装置,与11套8公里的移动火箭发射装置相互配合,协同作业,初步建成了立体化智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
\r\n
\r\n人工增雨作业手段、区域、规模、时间大幅扩增,作业控制和影响区面积基本覆盖了整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该项提升工程已纳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四五”规划》,将从单一的防火型增雨作业向生态环境改善型转变,持续助力长白山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
\r\n
\r\n长白山气象局局长金春荣说:
\r\n
\r\n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动长白山生态保护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作业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行列。
\r\n
\r\n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么多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没有向内缩一米,始终是19万公顷,动物繁衍率也一直直线上升。
\r\n 
\r\n\r\n
\"\"\r\n报道组在长白山天池气象站 图/王国祥
\r\n\r\n

\r\n科普
\r\n
\r\n天池的特殊性
\r\n
\r\n天池位于长白山十六峰的环抱簇拥之中,背倚海拔2749米的长白主峰白头峰,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比新疆的天山天池还要高出200余米,是中国最高、最深的火山湖。
\r\n
\r\n其中,因1958年驻有长白山天池气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于铁壁、华盖两峰之间,山峰不显,有公路直抵山颠,可俯瞰天池。
\r\n
\r\n科普
\r\n
\r\n天池“开冰”
\r\n
\r\n“文开”:湖面上的冰逐渐变薄、破碎、融化。
\r\n
\r\n“武开”:随着气温的升高,湖上的冰在大风和湖水合力作用下破碎成无数小块后融化消失。
\r\n 
\r\n\r\n
\"\"\r\n2023年长白山天池“开冰” 图/矫祥肇
\r\n\r\n

\r\n每年6月,长白山天池历经200余天的冰封,天池即将破冰重现,天池气象站职工从6月1日开始每天拍摄冰面变化,记录天池开冰盛况。天池气象站开展“开冰”观测业务始于2017年,现已连续开展7年。
\r\n
\r\n为了能够准确记录开冰全过程,天池气象站值班员每日4时起床,若窗外没有大雾,立即着手开展观测;如遇到大雾或降水天气,利用云雾散开的空档期,进行瞬间拍摄。
\r\n 
\r\n","newid":"48964","publishTime":"2023-08-30 11:13","source":"中国气象报社","thumbnail":"https://image.weatherol.com/news/common/202308/thumbnail_20230830111314693.jpg","title":"“十次九不见”的长白山天池怎么看?那得看气象!","typ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