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近,大熊猫“和花”(小名“花花”)爆火,#熊猫和花#、#游客凌晨排队看花花#等与之相关的话题,先后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
\r\n 
\r\n\"\"\r\n花花,这只因发育缓慢身高体重都低于同龄大熊猫,胖乎乎、圆滚滚、几乎看不见脖子、远看神似三角饭团的大熊猫,被网友称为“大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
\r\n
\r\n“顶流”花花有多火?其所在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应对游客高峰,景区保安不得不拿扩音喇叭劝说疏散。
\r\n 
\r\n\"\"\r\n大熊猫是我国西南山区特有的珍贵动物,但你知道吗?大熊猫的生长和分布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密切。说起来,大熊猫与气候的“羁绊”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
\r\n
\r\n01 大熊猫与气候的远古“羁绊”
\r\n
\r\n早在人类祖先出现之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就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约数百万年。
\r\n
\r\n到了更新世,气候变化剧烈,冰川的前进和退缩使得寒冷的冰期与温暖的间冰期多次交替,伴随而来的是在更新世初期始熊猫演化为只有之前一半大小的大熊猫小种,此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
\r\n
\r\n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食物使得它们体型不断增大,演化为巴氏大熊猫,至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的足迹已遍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甚至向北延伸到中原地区。
\r\n
\r\n直至冰川期到来,寒冷的气候迫使大熊猫种群缩小,巴氏大熊猫大量灭绝。
\r\n\"\"\r\n就这样,气候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大熊猫种群的扩张和收缩,冰期气候寒冷,种群缩小,间冰期气候回暖,种群扩张。
\r\n
\r\n02 近现代气候仍影响大熊猫生存
\r\n
\r\n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大熊猫逐渐退居到人类干扰少、气候稳定的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一带的森林中,并分布在山区1400米到3500米的海拔高度内。
\r\n
\r\n在高原与盆地或与平原间大气环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大熊猫分布区独特的山地气候效应: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
\r\n
\r\n同时,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影响,大熊猫分布区内常年气候湿润,为了适应冬冷夏热的山区季节变化,大熊猫常常会进行垂直方向的迁徙。
\r\n 
\r\n\"\"\r\n如秦岭大熊猫,夏季在海拔2400米到3000米的夏居地松花竹林中活动,一方面夏季高山上比较凉爽,另一方面便于取食高山区的竹笋和嫩竹。
\r\n
\r\n到了冬季,由于高山过于严寒,大熊猫便下到海拔1400米到1900米的冬居地巴山木竹林活动、进食,其浓密厚实的毛皮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就是对这种阴凉、阴冷气候的最好适应。
\r\n
\r\n因此,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候兽,只不过不像候鸟那样南北迁徙,而是垂直移动罢了。
\r\n
\r\n03 当前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的影响
\r\n
\r\n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现有的1800多只野生大熊猫被分隔在33个各自孤立的种群中,其中259只大熊猫分布在25个很小的种群中。
\r\n
\r\n相比那些生存在大家族中的同类,它们的未来要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更糟糕的是,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让这些本就零散的小种群进一步破碎化。
\r\n
\r\n有研究表明,近50年,大熊猫栖息地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增暖的态势加速。
\r\n
\r\n因为耐寒能力较强,大熊猫一般不在海拔较低、气候炎热的地方生活,因此有专家预测:气候变化可能使大熊猫栖息地向海拔更高处和偏北部移动,这可能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加剧,使得种群隔离状况更加严重。
\r\n
\r\n而且,目前大熊猫主要分布的山地多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处在多种气候区交汇处。
\r\n
\r\n气候变化下,气象要素改变较为剧烈,目前适宜大熊猫生活的区域可能在未来变得不适宜,而以前不适宜的区域未来也有可能变得适宜。
\r\n 
\r\n\"\"\r\n此外,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因降水增多、温度升高等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有可能威胁大熊猫生存。
\r\n
\r\n虽然当前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但气候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发生频率还会增加,大熊猫保护仍面临不少挑战。
\r\n
\r\n想让“大熊猫顶流”常在,还需继续加强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r\n 
\r\n","newid":"44493","publishTime":"2023-04-13 16:18","source":"中国气象报社","thumbnail":"https://image.weatherol.com/news/common/202304/thumbnail_20230413041829699.jpg","title":"火爆全网的“顶流”大熊猫与气候有何“羁绊”?","typ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