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受访专家:
\n
\n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段锦云
\n
\n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李慧生
\n
\n本报记者   张筱悦

\n
\n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能,为了离幸福更近一些,有的人终日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的人投身家庭,忽略了自己。但实际上,无需刻意追求,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潜能。
\n 
\n\n
\"\"
\n\n

\n全球幸福指数下降
\n
\n生活条件好了,幸福感却在降低,是近些年人们的普遍感受。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幸福指数平均为63%,几乎与上一年持平。但最近十年,全球幸福感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2020年,自认为幸福的受访者比例下降了14%。
\n
\n或许正是因为心理问题频发和人们对幸福的极度渴望,“幸福课”迅速火了起来。2018年,美国耶鲁大学西利曼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劳里·桑托斯开设了《心理学与美好生活》课程,在全校最大的教室里,听课人数达到了1200人,占耶鲁大学本科生人数的1/4,成为该校300多年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另外,还有338万人在线学习,“幸福课”受到世界各地人的追捧。
\n
\n桑托斯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耶鲁大学学习,未来可期,但他们并不幸福。“学生们说,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沮丧。”桑托斯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积极心理学帮学生在压力和困难中获得平静。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慧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受这类问题困扰的不只是大学生,当下有不少人生活得体面、光鲜,却感受不到幸福。
\n
\n很多因素影响幸福
\n
\n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且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n
\n不善人际交往。有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际关系排在首位。李慧生说,幸福感本质上是各种需求得到满足。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外,其他几项都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如果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者排斥人际交往,就会影响幸福感。
\n
\n过分看重金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段锦云说,很多人容易将幸福程度与物质生活联系到一起,总认为只要有钱了、物质丰富了,就会幸福。在一定范围内,金钱等物质因素的确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但当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金钱的增长并不会增加幸福感。由于人类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些人有钱后还会希望更加有钱,永不满足,这样幸福感反而会降低。
\n
\n陷入时间焦虑。相比金钱,时间富裕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相反,过于忙碌会让人紧张焦虑。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主观上的时间焦虑,他们可能不是真的没时间,却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即便空闲下来,也难以真正放松,甚至还要趁着休息抓紧“赶工”。
\n
\n习惯怨天尤人。段锦云表示,虽然外界因素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有限,但是人们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某个环境因素或他人。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心态很容易变得不稳定。再加上外界因素往往难以把控和改变,如果不尽快改变思维方式,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死角”,从而降低幸福感。
\n
\n无故担忧未来。李慧生说,有些人觉得不幸福,是因为忽视了已经拥有的,反而去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工作顺利,却总担心有一天会失业;有些家庭刚迎来新生命,本该高兴的时刻,却在为孩子未来去哪上学而发愁。
\n
\n 
\n","newid":"26575","publishTime":"2021-05-26 17:08","source":"生命时报","thumbnail":"https://image.weatherol.com/news/common/202105/thumbnail_20210526050853064.jpg","title":"全球幸福指数下降:5大因素阻碍你获得幸福","type":"13"}